9月18日,隨著最后一根主纜索股牽引到位,由江蘇省交通工程建設局建設,中交二公局承建的龍潭長江大橋主纜全部架設完成,這是繼貓道施工全線貫通后的又一重大進展,標志著大橋上部結構施工取得階段性勝利。
龍潭長江大橋共兩根主纜,每根主纜由126根索股及1根中央送氣通風管道組成,索股兩端通過調節拉桿與南、北錨碇的錨固系統連接。每根索股由127根直徑為6.0mm高強鋼絲組成。單根索股長2891米,重82.3噸。主纜所有鋼絲頭尾相接總長度可繞地球2.3圈,單根主纜總重量相當于200節高鐵車廂的重量。
龍潭長江大橋主纜架設所采用的索股智能循環牽引系統是在AS法主纜架設牽引系統以及PPWS法牽引系統基礎上研發升級而來,即通過1臺卷揚機的正反轉實現索股的雙線往復式牽引。

牽引系統采用全自動智能化設計,能夠實時感知牽引索張力、卷揚機的輸入輸出張力及索股拽拉力,可以對拽拉器進行實時定位,并在卷揚機、拽拉器、放索區域、錨碇和塔頂等關鍵位置設置高清、防抖攝像頭,實時遠程監控索股牽拉情況。通過牽引索閉環工作,使卷揚機進繩、出繩速度一致,無需人員跟隨觀察錨頭姿態變化,實現了機械化換人、自動化減人,智能化無人,確保索股安全、快速架設。
目前,項目運用“PPWS索股智能循環牽引系統”成功的完成了主纜架設施工,實踐證明,牽引索張力恒定,索股牽引系統整體運行平穩、安全、高效,相較于傳統的牽引方式,索股智能循環牽引系統將原來的兩臺牽引卷揚機優化至一臺,降低了設備成本及人工成本,同時也較好地規避了傳統雙線往復式牽引系統的一些缺點,對超大跨徑的懸索橋適用性更強,是PPWS索股牽引方式一次較大的創新提升。
主纜架設期間,正值梅雨季節,氣候條件復雜多變,大風、大霧、大雨天氣頻發,施工人員面臨跨江百米高空作業等諸多安全施工技術困難。為此,龍潭項目建設者堅持“白天牽引、夜間調索”的循環施工模式,嚴控施工安全和質量,確保主纜架設按計劃進度保質保量完成。
龍潭長江大橋位于長江南京段與鎮揚段分界處,按雙向六車道高速公路標準建設,是江蘇省重點工程,是寧鎮揚一體化的重要交通設施,對推動跨江融合發展、促進揚子江城市群建設、加快推進寧鎮揚一體化進程、進一步提升南京首位度等具有重要作用,大橋建成后,從南京龍潭到儀征只要三分鐘,到揚州主城區也只需半小時即可到達。
